top of page

《好書分享》半個地球-探索生物多樣及其保存之道 (下)

  • Writer: emo45126
    emo45126
  • Feb 20
  • 3 min read

錦囊妙計 Chapter 3



這一章的標題——「錦囊妙計」,其實很能代表作者的核心思想。這不是一本純粹探討問題的書,而是一本給予具體行動方向的指南。 這一章,作者不僅點出了問題,還明確指出了我們該如何努力的方向。


地下水超抽:短視近利的陷阱


章節一開始,作者提到了「超抽地下水」的問題,並訪問了一位位於德州的學者,詢問這種掠奪式的取水方式究竟還能撐多久?


結果對方的回答竟然是——「船到橋頭自然直。


這種回應不禁讓人苦笑,因為這正是人類長期以來的心態:我們習慣短視近利,認為問題不會發生在自己這一代,總有人會想出解決辦法。 但現實是,這種心態只會讓我們一步步走向環境崩潰的邊緣。


或許到了本世紀末,地球早已不是我們現在認識的樣子了。


升級,而非擴張:高密集技術 vs. 廣泛型開發


作者認為,我們應該專注於「升級」現有的技術,而不是無止境地拓展新的資源。 簡單來說,就是應該用高密集型科技(high-intensity technology),而非廣泛型開發(extensive development)。


🚀 什麼意思呢?

舉例來說,農業與科技產業過去的成長方式是拓展土地、開採更多資源,但這種方法並不永續。反之,如果我們能夠升級技術,把原本低效率、高耗能的產品轉型為高效率、低耗能,就能在現有的資源條件下達到更大的產能,而不是一直尋找新的開發空間。


🌱 以農業為例

與其砍伐更多森林來擴大農地,我們應該將現有的耕作技術提升,例如精準農業、智慧灌溉、基因改良,讓每一寸土地都能發揮最大效益。


💻 以科技產業為例

科技製造業可以透過節能晶片、回收技術、模組化設計來減少浪費,而不是不斷開採新的礦產來製造更多電子產品。


這就是我個人認為「數位革命」應該要發展的方向—最大化單位生產面積的效能,讓我們不需要不斷開發新資源,而是更有效地利用現有資源。


誰才是真正最複雜的系統?


這一章的最後,作者提出了一個值得深思的觀點。


當我們談論「世界上最複雜的系統」時,許多人會認為是人腦。畢竟,人腦能夠處理情緒、語言、文字、計算、閱讀,甚至創造藝術與哲學。但事實上,比人腦更複雜的,是「生命多樣性的互動」以及「自然生態系統」。


舉個例子:


🦋 昆蟲與花朵的關係——蜜蜂如何知道何時該採蜜?植物又是如何知道該何時開花?這一切的時間調控,其實來自幾百萬年來生物與環境的微妙互動。

🌿 森林的自我調節機制——有些樹木會透過根部相互溝通,決定該如何調配水源,甚至會「照顧」年輕或受傷的樹木。


這些現象都顯示,大自然其實早已發展出極其精妙的運作模式,比我們所想的還要聰明得多。


然而,我們不該因此覺得自己無能為力。作者仍然相信,人類有思考的能力,也能理解世界如何運作。 只要我們能夠甦醒過來,並運用我們的理性與道德標準,環境問題並非無解。


🌎 總結:Ch1 → Ch2 → Ch3 轉變


1️⃣ Ch1 讓我們意識到 環境問題的嚴重性(人類世、滅絕速度、HIPPO 原則)

2️⃣ Ch2 提醒我們 生態系統的價值(人類應該當管家、生態首善之區的危機、奇異生物的生存方式)

3️⃣ Ch3 提供 實際解決方案(技術升級 vs. 擴張開發、改變短視近利的心態)


📌 關鍵觀念:

🔹 我們不能只是認清問題,還要知道該怎麼做。

🔹 解決環境問題,不能靠短視的開發,而是透過技術升級、資源優化來找到出路。

🔹 地球的未來,取決於我們現在的選擇。



Comments


© 2025 by E.M.O student team 

bottom of page